2016年7月28日星期四

我們多幸福


帶學生探訪天台屋。我問孩子,為甚麼想來?

「想看看香港的貧窮狀況,知道自己要珍惜幸福。」坦白講,我很怕這些教科書答案。念口簧還好,只怕那的確是他們從小至大被灌輸並深深相信的價值。

大人常掛在口邊「你睇下人地幾慘,你地幾幸福」,骨子裡其實對貧窮揮之不去的標籤與判。帶着這個角度,不但不能共融反而令鴻溝更深。可以扭轉這種價值嗎?

一行七人來到成哥的天台屋。映入眼簾是整齊而有個性的蝸居。各式日用品拚湊出風格。光是燈,就有鑲在屋頂的三條蛇型光管、掛在橫桿上的幾盞舞台射燈和天花吊下的水晶燈按個掣就換上不同氣氛。

開放式半露天廚房中,廚具分佈既有空間感,也就手實用。拉條繩,鐵皮屋頂開出半個氣窗,煮就更通風。成哥養了一貓一狗,他把一個抽氣扇駁在舊收音機喇叭上,就發明出一個吸貓狗毛機!

原來成哥從前是做裝修的一度因工傷停工,人脈沒了壯年失業,十多年來拿綜援過活。家中各式物品都靠拾荒得來自行改動一下,就變出儼如藝術品的設計。

破紀的炎夏住天台活受罪為何不住劏房?單身綜援每月三千多元,交了劏房租已清袋。成哥也曾獲分配公屋,但位置在天水圍領展的領土,生活費比市中心還要高。成哥抱着狗狗告訴孩子:「知道嗎?法例規定,居住環境太小,不能養狗。卻從不規定劏房太細,不能住人!」


探訪那天,成哥的卡式機剛巧播着「別問我是誰」。他是誰究竟社上還有多少像他一樣有一技之長的無名氏,只因政策失衡,而苦無工作機會?社會因此浪費了多少人力資源當事人也被迫變成納稅人的負累?這個問題,或許比起「我們多幸福」,更值得思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