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星期六

贏了的那顆精子


一個早已不新鮮的題材,一個講到熟、講到爛的角度,仍然能夠成為一時佳話,並在網絡世界榮登搜尋榜首,難度更勝千千萬萬顆精子,力爭上游,脫穎而出,登岸找到唯一的卵子。

那顆贏了的精子,其實不屬於某某虎媽,而是屬於大台真人騷《沒有起跑線?》。方法,一如以往,抓緊某一點,愈juicy愈好,無限放大,配合既定角度,把戲做完,其他,已不再重要。那句「贏在射精前」,如中jackpot,老虎機一拉,嘩啦嘩啦的輿論,像停不了的金幣由天掉下來,節目的質素、角度、內容,以至有否新思維,已無關宏旨。

如果有看過其他傳媒跟虎媽後續的訪問,其實虎媽並不像鏡頭前那麼走火入魔。對答淡定,內容合乎情理。她甚至沒有為兒子報playgroup(醫生建議除外)。那句搶耳的話,的確是她講的。但綜觀整個人,要算是怪獸,還差合格很遠。

不打緊。剪接就是魔術棒。觀眾不明白的卻是,為甚麼真人騷就只有這一條路。由「大作戰的港女」到「贏在射精前的怪獸家長」,矮化、醜化、妖魔化當事人,就是王道。根深蒂固的偏見是,太正面太有愛心的東西,無人想看。

真的嗎?美國的<Married at First Sight>(最近在ViuTV被譯作「婚前試愛」)一樣是真人騷。當事人不論優點還是黑暗面,都坦蕩蕩呈現觀眾眼前。目的,是要令觀眾為他們着緊,而不是恥笑、挪喻、剝花生。那些協助當事人的專家,專業地做回自己,已經很好看,無須語不驚人誓不休去搏出位。

態度決定高度,眼界決定質素。找個真正的怪獸,慢慢解剖。怪獸的掙扎,也可以很好看。很難,也很花時間。但大概比精子找到卵子,更容易一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