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

清場大龍鳳



清場的新聞,愈看愈難過。

難過,非因清場。講真,清場,預左。搞不好許多民主同路人,心裡還暗自高興,連法庭都被擺了上枱,大家總算有個藉口落台?

最難受的,是警權暴力。阿SirMadam,兜口兜臉,惡形惡相,左一句「收聲啦!」,右一句「叫你行呀聽唔聽到呀!」。將你制服不夠,還要仆穿頭。大包圍不夠,還要踹上一腿。人都在走了,還要送你後尾枕一記警棍。示威者甚麼都沒做過,被罵個狗血淋頭,打得一身傷,發生咩事?!

人潮一邊退,政府一邊激起公憤。想深一層,這豈止是清場的方式,根本就是整個形勢的縮影。

戲碼,很熟悉。就像9.26學民衝入公民廣場後,撑學生的人本來不多,大部分人如常沈默。但9.28催淚彈一發,大部分人立即歸邊,社會正式撕裂。

今天,坊間都在討論雨傘運動的各種退路了,執達吏本可平平靜靜清場,但政府寧願暴力驅趕,令殘局更難收拾。

有人說,幹嗎政府那麼蠢?每次想解決問題,最後都把問題鬧大。我卻不禁想,究竟是蠢,還是策略?

雨傘運動贏盡國際輿論的頭彩,如果最後還能和平撤退,政府顏面何存?小事化大,的確是雙輸,但至少無人贏。社會愈對立,就愈無對錯定案,愈有利自圓其說。

撕裂,起初可能需要經營。發展到後來,已是自然的結果。因為日子一久,大家必然情緒失控。如果我是阿Sir,肯定都覺得「忍你好耐」,暴力執法,又如何?

在偽一國兩制的matrix下,法庭、警方、佔領者、反佔領者,都是不由自主的棋子。透過挑起矛盾鞏固政權,這技倆,誰最耍家?當然不是特區政府。腦海湧現六四時解放軍殺紅了眼的樣子,他們何嘗不是盡忠職守打份工?心寒。真的好心寒。

2014年11月27日星期四

過一日得一日



話分兩頭。

打死不信,大台台慶,祖藍求婚,不是早有預謀的「真人騷」。對家開台,為保收視,搞綽頭也屬常理。「藍男」好事近,不是新聞,好難想像這個「最驚喜」的求婚,女方真是丁點心理準備都無。

然而,撇開用一條這麼低的橋,去作如斯莊嚴的事,祖藍的表白,委實令人感動。因為,當中沒有驚天動地的煽情話,只是坦然地說中要害──「人生就是要找一個,覺得跟對方,過一日得一日,每一日都是恩典的人。」

我們都渴求戀愛的成功方程式。但是,離離合合,見得太多。一段關係,長或短、深或淺,都不代表甚麼。閃婚可以一世,長跑亦會散。欲求未滿,煩惱自尋,尋求安定,害怕受傷。然而愛情最弔詭的是,怎麼肯定,兩個人可以廝守一生?答案就是,也只可以是:用一生去證明。

世上沒有包生仔的婚姻,也沒有包終老的關係。關係,是世上最「見步行步」、「過一日得一日」的事情。無特定時間表,無標準路線圖,因為每個細節都是時、地、人互動的結果。審慎樂觀,順心應天。能夠在一起,每過一天,都是「賺左」。

最近,問一位新婚的朋友,你怎麼肯定,這個他,就是「那個他」?她說,不肯定。無人能肯定甚麼,我只能承諾,努力去做對方的「那個她」。

承諾之所以美好,正因為當中有變數。為甚麼有變數,我們都願意賭得這麼大?答案,不就是祖藍那一句:因為能跟這個人,過一日得一日,已是恩典。

日子就算平凡,有你在,就好。驚濤駭浪,甚麼都沒有了,還有你,就夠了。找個人,跟你一樣,把對方看作上天的恩典,珍之愛之,一生一世,就是這麼簡單,但也這麼難,卻又這麼難得的一回事。恭喜祖藍和亞男。

2014年11月24日星期一

穿越時間和空間的愛



人人都說,星際啟示錄》裡的親情,很感人。這也是令我入場的最大原因。但是,步出戲院那刻,腦袋裡卻不住思索,究竟甚麼是愛?

記得BrandCooper:「你沒告訴女兒,你要拯救世界嗎?」Cooper說:「不,當你為人父母,有件事很清楚:要確保給孩子安全感。」

這句話,獨立來看,很叫人感動。但放在那特定時空,作為子女,真的能接受,安全感就是這個意思?報喜不報憂,就是安全感?許一個不一定能兌現的承諾「我會回來」,就是安全感?抑或,令孩子明白爸爸離開的原因和動機,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隱瞞真相,留下虛假的盼望。當某天孩子醒覺被遺棄,這是愛?還是傷害?而聰敏的女兒,連相對論和摩斯密碼都懂,怎會看不出爸爸在說謊?

爸爸放下一切去太空冒險,用分離去交換子女的未來,愛的動機,不容置疑,卻也流於表面的英雄主義。子女會如何解讀這件事?女兒拒絕通訊抗議,兒子由盼望到絕望,是否必要的傷害?

反過來,倒是子女對爸爸的愛,寫得更真實感人。爸爸不在,哥哥努力讀書,成家立室,守住一塊田、一個家。女兒起初介懷爸爸不辭而別,但漸漸消化了傷痛,重新聯絡,還加入了NASA的行列。

女兒帶着爸爸給她的天賦,繼承他的事業。唯有做着這件事,令她感受到跟爸爸的聯繫。思念的小愛,昇華成拯救人類的大愛。小時候的睡房,充滿被遺棄的回憶,曾經不敢再踏足半步。但為了人類的未來,她鼓起勇氣再走進去。找密碼的過程,原來也是愛的追尋之旅。愛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終於跟爸爸連成一線。密碼解放了人類,她跟爸爸也解開了愛的心結。女孩的成長,牽動着觀眾的情緒。相較之下,那份父愛,實在描繪得太平面。

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星際裡的大愛與小愛



一直放不下星際啟示錄裡那Plan APlan B的討論。

地球病危,人類快要滅亡。Plan A:到外太空找尋另一個宜居星球,讓人類移民過去。Plan B:讓太空人帶着新培植的人類胚胎,在當地重建人類世界。

老教授說,Plan A要所有人克服地心吸力離開地球,難度很高。Plan B可避免人類絕種,但要遺棄目前仍然生存的地球人,包括我們的家人。既是兩難,不如同步進行。

Cooper為了拯救子女,矢志實現Plan A,狠心離家。到達太空,方發現Plan A原來從不存在!世上根本無人能夠找出抗衡地心吸力的方法!

他問,為甚麼老教授要隱瞞真相?同僚反問:你是為拯救子女而來的,對嗎?如果要你丟低子女,去拯救人類千千萬萬的後代,你還會來嗎?究竟一個人重要,還是整個人類世界更重要?

教我想起Michael Sandel正義一書裡,常有類似的探討:超速的車正撞向人群,忽然有人衝出來擋住了車,讓群眾避過一劫。一個人死,是否好過一群人死?如果衝出來的,是小孩?是「嗰頭近」的長者?是你的家人?答案又是否一樣?大難當前,誰比誰更抵死/抵救?

人性是自私的。Mann為了自己,犧牲了戰友和找星球的使命。Brand為了心儀的對象,建議大隊冒那機會參半的險。Cooper為了子女,在最後關頭丟下機械人戰友。即使一直揚言為人類奮鬥的老教授,也非完全無私。他安排女兒上太空船,就是為了讓她不用在地球等死。

如果沒有Plan ACooper為了子女,不會來。但既然被騙來了,為了子女,再絕望都要硬闖黑洞,結果錯有錯着,反而找到解決地心吸力的辦法,最後拯救了整個人類世界。無人可以超脫私心追求大愛,但小愛在絕地中發揮到極致,卻能冥冥中成就大愛。這,就是星際之旅的啟示?

2014年11月18日星期二

「Banding」還是「類型」



做教育的同行踫頭,間中發下夢,如果在現存扭曲的生態中,讓你妙想天開,做點小改動,你最想要甚麼?

近日聽到的好點子,首推:「學生,不要分Banding,要分類型。」

Banding,撇開「標籤」等副作用,主要目的其實是「因材施教」。老師按程度教,學生按能力吸收,似乎合情合理。至少,我們一直認為如此。

但想深一層,banding,是按成績分類。而成績,是學習的結果。「因材施教」要針對的,卻其實是過程。搞不好,正因為學習過程有阻濟,才考不到好成績。

我們都遇過的。某些學生,忽然開竅。究其原因,往往都不是因為被安排跟程度相約的人在一起。而是,神推鬼撞,遇上了合適的教學方法。

有些人,是思考型的。聽解說,懂了,就能舉一反三。另有些人,是實習型的,道理聽不懂,但熟能生巧,就悟出道理。有些人,凡事要按部就班跟指示,才有安全感。另有些人,一跟規矩就暈低,卻能在冒險中領悟知識。有些人,看數據看分析就能解讀世界。另有些人,必須親身經歷,用感受體會世界。

學習這回事,很奇怪。某方法於你是良藥,於我是山埃。還好良藥抑或山埃,其實不難分辨。認識一個人,不出幾個月,多少捉到路,而且改變的幅度不大。一個人的學習模式,多少都是三歲定八十的。

要把全港學生按「類型」分類,不容易。但在一所學校內,按照老師的觀察劃分,又不算難。曾經遇過不少學校,把三、四班的學生,再細分成十個小組,方便教學。但分類的尺,仍然是成績。其實,同一banding同一學校的學生,程度已很接近了,有必要嗎?何不另覓方向,配合不同的教學法試試?或許,反而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