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約翰連儂還是奧巴馬(下)

續上回,有團體背景的同學,考慮加入政府。他們相信,反正都是「為社會做些事」,何不選條薪優糧準的路。然而,想深一層,兩條路其實不盡相同。
 
團體擁抱的,是理想。就算不是理想,也是一套社會運作的理念。然而,這並不是一個政府(至少不是香港政府)的運作模式。

政府談的不是理想,而是平衡利益。政府不介意事情不完美,只要不太爛就好。政府無法令所有人滿意,但最好沒有人反感。

現實政治的操作,比較有彈性,也比較沒方向。因時制宜的意思是,今天太多垃圾,就擴建堆填區。堆填區不夠用,就考慮買個焚化爐。焚化爐治標不治本,就研究一下垃圾徵費。你問,政府對環境的整體方針是甚麼?不知道。

要平衡利益,令所有持份者滿意,就要確保大家都分一杯羹。而這些人又各有喜好,所定的政策,就沒可能有一套完整的理念價值去貫穿。

這個情況,在沒有民主選舉的地方尤其嚴重。左傾或右傾的政府上台,你多少猜到政府的主導方針。然而,沒有民意整合的機制,就算你以為有些大方向是不變的,例如法治、經濟發展,但當兩者出現衝突,點算?答案是,到時先算。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在某個界別德高望重的翹楚,一旦當上局長,就好像被河蟹了。從前你可以心無旁騖爭取理想。今天,要順哥情又不失嫂意,爭取不是大晒。

AO友人跟我常笑言,有抱負的人,要搞清楚,你想當的,是約翰連儂還是奧巴馬。約翰連儂喚醒人心,奧巴馬落實改變。只有覺醒而無改變,是沒用的。不停改變而沒有覺醒,更沒意思。社會需要約翰連儂也需要奧巴馬,但是,最好搞清楚,誰是誰,自己又是誰。

1 則留言:

AI 說...

「政府談的不是理想,而是平衡利益。政府不介意事情不完美,只要不太爛就好。政府無法令所有人滿意,但最好沒有人反感」 -- 呢句解釋了很多政府行為的現象,不過我不喜歡這樣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