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通識救港孩》(上)


近日出版了拙作《通識救港孩》。

由下筆到峻工,足足蘊釀了一年。一來,寧缺無濫,希望累積最有趣的故事,才公諸同好。二來,我一直在想,此書的出版目的,究竟是甚麼?

自從《港孩》面世,每次出席公開場合,都會遇上一大班家長朋友。

「明樂,你寫嗰個×××,似十足係我個仔!」

「你來聽聽我個女嘅情況,你說是不是氣死人?」

然後,憂心媽媽像開水喉般,由孩子的學術問題說到健康問題說到社交問題, 我陪着聽,陪着討論,可有時也懷疑,一次短暫的碰面,究竟能抒解多少?

《港孩》裡的十個八個大小故事,觸發講座中、聚會裏、家教會上無數家長分享的一百幾十個故事。緣慳一面的,發電郵來,看得出本來不過想寫幾句,後來都變了上千字的心事。

編輯多次建議,何不把這些故事發展開來,變成《港孩》的二、三、四、五集?

然而,我遲疑了。

如果《港孩》是為了喚起社會對新一代成長問題的關注,到了今天,大概也算引起了討論。接下來的,不過是把同類型的故事不斷重複,繼續放大焦慮。與其強化面對問題的無力感,抑或,是時候想想,港孩的出路,究竟是什麼?

假如港孩的核心問題,就是沒經歷、沒意見、不思考,那麼,一個鼓勵經歷、思考、發揮的學習模式,不正好可對症下藥?如果個別家長、子女、老師的堅持,會敗給主流社會的價值,制度化一點的學習,是不是會比較耐得住功利社會的侵蝕?

於是,我想到了通識教育,也想到,不如親身驗證這個想法。

《通識救港孩》是一本實驗日誌,收錄了我辦小班通識教育過程中的多個可愛故事。原來,孩子換了一套學習模式,可以有很多發揮。姑且拋磚引玉,期待社會有更多討論。

2 則留言:

匿名 說...

王船山.讀通鑑論:

管寧在遼東,專講詩書、習俎豆,非學者勿見,或以寧為全身之善術,豈知寧者哉?王烈為商賈以自穢,而逃公孫度長史之辟命,斯則全身之術,而寧不為 也。天下不可一日廢者,道也;天下廢之,而存之者在我。故君子一日不可廢者,學也;舜、禹不以三苗為憂,而急於傅精一;周公不以商、奄為憂,而慎於踐籩豆。見之功業者,雖廣而短;存之人心風俗者,雖狹而長。一日行之習之,而天地之心,昭垂於一日;一人聞之信之,而人禽之辨,立達於一人。其用之也隱,而搏捖清剛粹美之氣於兩間,陰以為功於造化。君子自竭其才以盡人道之極致者,唯此為務焉。有明王起,而因之敷其大用。即其不然,而天下分崩、人心晦否之日,獨握天樞以爭剝復,功亦大矣。


共勉之
Elton

匿名 說...

轉告:
http://peanut99.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10.html?spref=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