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日星期一

尋找大衛

一口氣看罷王貽興新作《夢想力》,說不出的暢快。與其說此書談夢想,毋寧視之為尋找自我的見證。

書甫開始,引用了雕像大衛的故事。人們問米高安哲羅,如何雕出這舉世名作,米淡然答曰﹕「那還不容易,把不屬於大衛的部分拿掉就是。」

對,大衛就在每個人的身體裏,拿掉多餘的,傑作就在眼前。問題卻是,究竟哪一部分,才是大衛?

嚮往鬍鬚突兀不見天日埋首寫作的王貽興,因緣際會成了幕前小生(還是小丑?)。知名度令更多人認識他,但熒幕的王貽興,令大眾輕易否定了寫作的王貽興。你你你,還不過是個賣樣的作者?

「人們只習慣執着於他們最方便最先入為主的認知」。長久掙扎,由始起。究竟王貽興要做王貽興喜歡的王貽興,別人喜歡的王貽興,還是以王貽興心中的王貽興去令別人喜歡上王貽興?

當自己心中的大衛,不是別人眼中的大衛,多少人,最終從善如流,放棄了真正的自我?當然,能曝光,比許多人已幸運多。但機會和選擇,往往也是迷失的開始。

繞了一大個圈,決心辭掉所有幕前工作,回歸爬格子生活的王貽興,在文字裏找回自己的大衛。從此,別人的眼光、批評、讚賞、歡呼,不是不重要,但已非最重要。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一顆心就安下來。時間都用在夢想上,多餘的被剔走,大衛,就出來了。隨之而來的認同,已是後話。

無可否認,要以數萬言書去為自己的心路歷程辯證,這個作者,肯定極度偏執兼自戀。但我,看得手不釋卷,大概是從中看到同樣自戀而偏執的自己。然而自戀與偏執,可以演進成自重與擇善固執。只要,我們仍然相信心中的大衛。大衛在每個人的身體裏。動手,就在當下。

8 則留言:

Miss Plum 說...

大概是兜轉之後終於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去。

多年前在觀塘街頭遇見王先生,一湊過去,還未開口提及自己看過他的作品,欣賞其中巧思,王先生劈頭便是一句:「點啊?係唔係要影相啊?」此事令我印象深刻,若干年後看見王先生在TVB的節目中擔任主持,毫不驚訝。

isle 說...

贊成你所說的, 我們無法過正常的營營役役的生活,皆因我們心中都有夢, 都想追夢, 一有夢想, 人的時間就不夠用了, 只願留給自己, 留給夢想。

isle

ricedog 說...

明樂,借此處一問:
我的兒甥應承了上通識(高班),就試一期先看看如何了,並且會否能於開課前通知一下各節課的主題嗎?不知報名如寄來你通告的地址附上支票可否(因我在九龍工作不便親身報名)?

另外,你的廣告因是影像檔,較不便於email或複制上述資料.

另:"往址"中應為"住址"

謝謝

黃明樂 說...

ricedog,

方便留個電郵再詳細聯絡麼?

明樂

ricedog 說...

明樂,
my email is tavislo@yahoo.com.hk
thanks!

黃明樂 說...

Ricedog,

已用centre email給你電郵, pls check

明樂

Tree 說...

你對這本書的觀感,提醒了我一點。

其實實現夢想的最佳方法,莫過於專注,撇除雜念。然而,像我們這些毫無經驗,待出社會的青年,就遑論一下子專注於「夢想」。畢竟在這些之前,先要填飽肚子。做到這點我覺得已經很難了...
而且,實現夢想,都要看人。像我有志成為音樂人,真的近乎妄想,因為至今還未學過音樂。就算有學唱歌,都沒辦法十分投入。

Frostig 說...

夢,對世上多少人來說(尤其是孩子和年輕人),是生活的基本......
可惜,對香港人來說,只是奢侈品!  
  
我其實挺喜歡王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