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3日星期二

寧養服務的算盤(上)

意外結識了屯門醫院寧養服務主管施永健醫生,聽他口中一個又一個醫者父母心的故事,深深感動。

T家住元朗,患有末期腦癌,每次覆診都要過五關斬六將。先由考子賢孫同心合力用木頭車把老父運出村口,轉駁幾程交通抵達屯門醫院,事後再經原路折返。舟車勞頓,本己虛弱的病人更是五勞七傷。

主診醫生於心不忍,決定親自出診。於是,T的兒孫又再出動木頭車恭迎,七手八腳推着他走過巔坡的村路。到達T床畔那刻,人人汗流浹背,整條腿都被蚊子咬過。如是者數度往來,兩個月後,T終於在家中安詳離去。

C是末期癌症患者,許是自知命不久矣,每次醫生到診,就趕着訴說平生。原來,連C在內的幾代人都是為虎作倀,橫死收場。C唯恐兒子也不務正業,死不冥目。某日,醫生心忖該是最後一次出診了,逐帶同攝錄機拍下C臨別給兒子的話。今日C兒子雖然沒有飛黃騰達,總算腳踏實地。

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階段。紛雕玉琢的初生嬰兒,萬千寵愛在一身。人老,可以老得尊貴;死,可以死得安祥。只有病,最難纏。

一張病床、神出鬼沒耐性欠奉的醫護人員、有限的探病時間、有加無減的藥物、愈趨頻密的療程、或者一張不再施救的同意書……就是咱們給病人的送別禮?

抑或,該給病人多點關懷,使其有尊嚴地走畢全程;給家屬多點支援,把負能量轉化為正面的堅強意志?

文明社會,認同寧養服務(又稱善終服務)概念的人在增加,但面對一個衡工量值的公營醫療系統,要發展看似沒有成本效益的服務,仍舊舉步唯艱。一場硬仗,還看革命者的智慧。(待續)

2 則留言:

匿名 說...

寧養服務其實很重要,可是香港的「價值觀」、「文化」太功利,對人生的意義看得很低,這種「沒有生產力」的服務就「自然地」被輕視。 

另外就是,華人對於「死亡」還是很抗拒,不想面對,所以對於這類型的服務還是有點抗拒...... 觀察所得,有人連「靈實」賣旗籌款都抗拒得「彈開」來,(這現象一般只會出現在AIDS 或者cancer 有關的慈善團體賣旗)可見要讓大眾(非服務對象)明白、接受和支持這種有意義的服務,還有很大的距離......

梁奕 說...

忽然感覺社會好像民智未開...希望不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