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0日星期五

1202之約

還有兩天便是立法會補選。今次雖然有兩太對壘,加上六個新面孔,選舉氣氛在當局及親建制陣營的「冷處理」策略下,仍是淡然得很。

連日來街上所見,許多市民對投票的安排都不太清楚。

「不是選過了麼?為什麼又再選?」他們指的,是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

另一些熱心的,著緊地喊﹕「是明天麼?我要去的。」不,不,不,香港所有選舉都是在星期天舉行的,方便大家參與。

「是在區議會選舉的同一票站麼?」政府的投票通知書有詳細的地址及地圖,切記看清楚,別白跑一趟。

「我連投票通知書也收不到,沒有資格投票吧。」且慢,兩者沒有必然關係。郵遞延誤時有發生,只要是登記選民,攜同身份證,便一定有權投票,不要貿然放棄。

「我一向是港島東的,好像不是馬力那個選區,應該不能投票了。」怎可能?香港自1998年實施名單投票選舉制度以來,港島已被統一為一個大選區,只有九龍和新界才分東、西兩區,至今已前後舉行了三次立法會選舉了。

「我今次真的很想投票,但我連自己有沒有登記做選民也不知道。」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任何查詢都可致電立法會補選總選舉事務主任(28911001),包括自己是否已在選民名冊上,花三數分鐘撥一通電話便可弄清楚了。

要盡公民責任投票,也得先搞清楚如何行駛投票權。有些簡單的問題,其實自己主動點便一定能找出答案。有心,就能事成。

12月2日,今個星期日,票站見。

2007年11月29日星期四

良心的獨白

今晚,主人又忘了帶著我外出了……

其實與其說是忘了,倒不如說她是故意把我丟在家的。我曾經問她,為什麼不把我帶在身邊,她給我說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以前有人想收買一些地方領導的腦袋,他到了許多國家。最後某國一個特別行政區首長的腦袋賣了很好的價錢,因為那是全新的,完全沒有用過。

「所以,」主人這樣說:「良心也一樣,是用來收賣,不是拿來用的。」

我聽主人說得頭頭是道,唯有信了。

但今晚,情況好像有點不一樣了。她如常把我留在家中就出去了。我在電視裡看見她跟另一位太太在一起。太太拿出了一顆美麗的良心,主人慌張了,對著她搬出這一句﹕「良心人人有,有什麼大不了?」

我心暗焦急,萬一別人要她拿我出來做證,怎麼辦?幸好在場各人都好像熟知她的脾性,完全沒有期望她拿出良心來。

主人回到家依舊板著臉孔,因為剛才跟各位叔叔嬸嬸舌劍唇槍很不愉快。我趁她心情稍稍平伏,提議她必須隨時帶著我,別人就沒有藉口攻擊她了。

豈料她突然變臉,狠狠的教訓我,「你別在這裡礙手礙腳了!你應該知道,願意收容我的大家庭,是容下下良心的!」

到了這裡,我終於明白,主人不帶我上街,並非為了替我「保值」,而因為我就是防礙她平步青雲一帆風順的負價值。

各位,假若你的主人仍會帶著你,但有時用,有時不用,希望他們仍會在大是大非上跟你商量一下才作決定,不要像我一樣落得被人遺棄的命運。

2007年11月28日星期三

政治公關

今年初梁家傑參選特首,傳媒朋友不停追問,我們會如何「改造」梁家傑。可否嘩眾取寵點,減低悶蛋效應?可否尖酸刻薄點,令對手黑面?可否激進點,引爆更多火花?可否大眾化點,齊齊瞓街迫巴士?

如果單純為了滿足大眾的看戲心態,的確可以照單全收。但選舉是一個以候選人為重心的遊戲,候選人的本質比甚麼都重要。

明明外表文質彬彬,怎會忽然變成流氓?要梁家傑化身黃毓民,慘過吳彥祖扮黃秋生,只會落得東施效顰。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掌握候選人的特色,找出可塑性加以發揮。讓選民知道,眼前人,雖低調,但清新。

政治包裝的一等一災難,不外乎空有完美的配套,但候選人氣質配不上。例如在論壇表現像潑婦罵街,但回頭推銷自己對人有耐性,有愛心;演辭再雕琢,只會突顯當中的弄虛作假。

又例如候選人的本性硬磞磞,卻選擇感性歌曲去營造自己的柔弱,只會叫觀眾倒胃。更悲哀的是,假如歌曲原唱者最為人樂道的,不止歌藝,還有人手加工整容前後的眼耳口鼻,教人不其然聯想到候選人的塑膠笑容,那綽頭還真不知是幫忙還是幫倒忙。

「包裝」,好比穿衣。一流時裝,配上九流身型,徒然自暴其短。公關手段可以避重就輕,卻不能把巫婆變天使。橋段再妙,候選人交不足戲,仍是會露出馬腳。

話說回來,假如要勞師動眾絞盡腦汁把候選人三百六十度反轉再反轉「改裝」成另一個人,還不如把候選人換掉算了。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

我們還要沈默麼?

有套理論叫作「集體行為的煩惱」(The Problem of Collective Action)。

假設某行動需要N個人去完成,而目前剛好有(N-1)個人參加,尚欠一個,這個時候公眾參與最踴躍。因為大家都深信,挺身而出對事情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然而,假如參與的人數遠比N少,大眾就傾向認為杯水車薪,不如不幹。反之,若動員數目早已達標,新成員加入的動力亦很小,寧可隔岸觀火坐享其成。

換言之,只有在每個人都深信自己就是第N個參加者,並掌握成敗關鍵的情况下,才會身體力行。

以這理論形容香港的選舉很貼切。香港人最會計算「邊際效益」。高下立見的選戰,一般氣氛較平淡。既然大熱篤定當選,何必勞師動眾去投票?叮噹碼頭的,投票總是比較踴躍。因為選民相信自己能夠影響勝負,自己就是「第N個人」,必須坐言起行。所以,政黨都喜歡打告急牌。

理論除了突顯人性的自私外,還揭示了一個悲涼的現實。行動需要的人愈多,剛巧自己是「第N個」的機會便愈少(即N份之一)。於是人人都以為自己的一步不重要。千千萬萬的集體行動,因而告吹。

臨近立法會補選想起了這套理論,不知是當頭棒喝還是咒詛。

我從來都是心急人,自十八歲起每次選舉都趁票站一開便投票。我沒法計算一票的份量有多重,只知假若因為自己缺席,心儀的沒選上,不喜歡的又當選了,一定後悔不已。盡了責,便心安理得。

別對著打翻了的牛奶哭。12月2日,沈默還是行動,是你的選擇。

2007年11月26日星期一

香港人不是省油的燈

真理,不一定愈辯愈明。有些事情「一字咁淺」,還是可以糾纏不清。

香港今時今日連建制派都報稱支持民主,他們所提出的選舉方案,都一律自稱為「普選方案」。魚目混珠,似乎可以蒙混過關。

其實,真正的民主精神,簡單得連小學生都說得出。民主,貴乎公平。選票,應該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的。大家都是香港人,大家都有交稅,大家都有份建設社區,為什麼就沒有相等份量的投票權?厚此薄彼,就是不民主。

民主,貴乎公開。有意參選的,人人有得玩;有心投票的,個個有得揀。以選特首為例,(基本法)規定年滿四十週歲的中國公民即可參選,資格極之簡單。雖然要有100個提名才能成為正式候選人,但界別不限。有競爭才有進步,加設關卡削弱競爭,就是不民主。

民主,貴乎制衡。民主不是「八達通」,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民主是「必利痛」,每人手上有一票,香港有甚麼「頭暈身慶周身唔聚財」,仍可把當權者拉下馬止止血。所謂「政通人和」,市井一點的說法是,市民有份揀「條氣順點」,牢騷少點,政府辦事都方便點。減低制衝,就是不民主。

民主,不是自封的,有清清楚楚的客觀準則。如果不能朝更公平,更公開,更能制衡權力的方向進發,再多的所謂「中間方案」,根本就是徹頭徹尾的民主倒退。

別以為不斷推銷掛羊頭賣狗肉的「普選方案」就會贏得支持,謊話說一千次不會變真。香港人,不是省油的燈。

2007年11月23日星期五

巧合?!

2007.11.18晚。

11:00PM區議會選舉山頂區點票站水洩不通,靜待「世紀之戰」揭盅。究竟自由黨會否在面子尤關的山頂失守,被公民黨初試啼聲的新紮師姐搶得席位?

11:50pm點票順利,老貓燒鬚,新丁登場。電視台屏息靜候結果一旦被選舉事務處確認,大鑼大鼓轉播新紮師姐勝利歡呼的一刻,文字傳媒嚴陣以待準備完成頭條故事。

翌晨1:20am久候足足一個半小時,疲態畢現。工作人員沒有任何解釋,竟開始執包袱把點算完的選票「打包」進公文袋。

1:25am,筆者向票站主任多番追問不果,遂致電中西區民政專員。專員報稱仍未收到點票數字,請筆者致電選舉事務處何先生。

1:30am何先生指五分鐘前才把結果通知專員。筆者問為何核實過程達90分鐘之久,何先生指電腦忙碌中未能翻查紀錄,承諾下午一時前回電。

下午二時半,筆者未獲回覆,查詢下發現何先生是日放假一天。

三天前選舉事務處回電,指當晚同時處理四百多個選區的結果,個半小時等候時間屬正常。筆者進一步查詢各票站上報票數的先後。對不起,無可奉告。

巧合的是,山頂區拖延至凌晨2時方公布結果,剛好趕不及各大報章頭條。巧合的是,翌日傳媒大書特書民主派大敗,建制派報捷,山頂之戰着墨極少。巧合的是,同為中西區的觀龍選區,比山頂區更遲點票完畢,卻早於零時三十分公布結果,民建聯葉國謙大獲全勝,報章報道甚詳。

每次政府部門帶我遊花園,都慶幸自己早與官僚架構因了解而分開,由來絕非巧合。

2007年11月22日星期四

照妖鏡

在電台工作的朋友說,安排區議會選舉辯論,比想像中困難。

不願出席的候選人,絕對比爽快答應的多。承諾出席的,三催四請也不落實錄影日期。試過連宣傳片和選區介紹片段也已準備就緒,候選人還是可以放鴿子。唯有臨時拉夫請別區的候選人補上。

天下哪有貓兒不吃魚,也不會有不愛曝光的候選人。選舉論壇,本來就是最好的平台。有什麼好迴避?辜且究其原因。

第一:懶。半小時電視辯論,扣除廣告和主持發言,實則每位候選人只有三數分鐘去發揮,但準備工夫可達三日三夜不止。要把自己過去的地區服務扼要地歸納整理,向選民清晰交代信念,並找出對手的缺失,攻防戰的步署,絕非在街頭微笑揮手派傳單的技巧可媲美。

然而辯論是往績「晒冷」的好機會,如果可以藉此面對公眾爭取選票,再多的準備工夫還是值得。所以真正原因也許並非懶於準備,而是平日懶於實務,格外害怕臨場場對質。與其「冇貨賣」徒然失分,還不如不出席保留美麗假象。反正有選舉機器「吹雞」助其當選,何苦自暴其短。

第二:害怕出賣心事。鏡頭,有無比威力,亦很殘忍。選舉辯論全程直播無刪剪,短兵相接拳拳到肉,候選人一顰一笑一動一靜觀眾都一覽無遺。標準答案可以事先反覆推敲;「soundbite」可以假借鎗手針酌得字字珠譏。唯有眼神、態度瞞不了。稍一鬆懈,真性情盡顯,誠懇抑或傲慢,沉靜自信還是跋扈囂張,都逃不過觀眾雪亮的雙眼。

因為,天有眼。

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

最搶鏡的落選者

區議會選舉結束前半小時,一直報道不多的大埔墟選戰忽然變了電視新聞頭條。

今年泛民派出了許多新面孔出戰建制派的橋頭堡。沒有龐大的財團支持,沒有無孔不入的動員機器;所持的,是一顆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心。

面對十二年來培殖深厚親建制勢力的選區,以及坐擁議席八年的雙料議員,勤力,是唯一攻陷對方陣營的方法。人棄我取,現任議員還未及解決的,先替街坊辦個妥當。身體力行告訴對手,連任,不是奉旨。心胸蕩又有朝氣的面孔打動了街坊,投下老懷安慰的一票。

大遇上歌利亞,賽前預測輸少當贏,豈料當日票站外民調數度叮噹碼頭。最後衝刺,但見鏡頭前雙料議員心神仿彿,在建制派的大師級人馬簇擁下催票,與四年前參選時的散漫判若兩人。

另一邊廂,新人繼續戰意高昂地在區內巡遊呼籲街坊把握最後機會。訪問中,聲音沙啞了,眼神卻仍堅定:「多了選擇就有更多人出來投票,因為大家都想老社區,有新希望。」

點票結束,新人高票落敗,興奮得像勝出了;對手揑一把汗,臉容依舊繃緊。翌目謝票,新人受
到了英雄式的歡迎,記者會上鎂光燈閃不斷,成為了「最搶鏡的落選人」。

這個情景,很熟悉。教我想起半年前梁家傑落選特首,點票後我們走在路上遇到夾道歡迎。

一場漂漂亮亮的敗仗,因為有志者鍥而不捨戰鬥到底。選舉機器縱可鞏固既得利益,收買不了鬥志和魄力。人心,站在努力和公義那一邊,走著瞧。

2007年11月20日星期二

新血

文章見報之時,區議會選舉應已塵埃落定。今年眾多加入戰團的新面孔,不知多少能突圍而出?

記憶所及,政壇上次出現為人樂道的新星,已是十多年前的「年輕才俊」涂謹申。今天,涂先生也屆中年,卻仍是立法會內最年輕的議員之一。

在英國念政治那年,同學中有位工黨黨員,自高中起已在工黨總部當兼職。畢業後黨內大小崗位任君選擇。參選,是早晚的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顆明日之星的冒起,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黨的作用就是整合力量。像他這樣的小伙子,一個英國不知凡幾。今天就是落敗了,退居幕後韜光養晦,黨至少可發一官半職令其衣食無憂。千千萬萬的同伴,尚可接棒再戰江湖。

外國稍有規模的政黨都不用擔心財政來源。只要有機會問鼎執政,大財團總是樂意一視同仁挨家挨戶分派茶禮。在公平開放的機制下,每人手上都有均等的一票,令遊戲充滿變數。今日留一線,他朝好相見。政治,說穿了就是利益交換。民主確保了不同政黨有均等機會和資源去競爭,利益交換縱是醜惡,仍得到了較健康的制衡。

但在香港,落選就等同失業,反建制的政黨根本沒有財力長期栽培後晉。是故資深的不願退下;新晉的難以入局,青黃不接自然不過.

適逢區選剛結束,讓我向所有無權無勢,還甘願丟下安穩工作在街頭吸塵揮手的新血致敬。勝固欣然敗亦喜,你們已打了漂亮一仗。但願那一天,我們的制度終於從善如流,讓有志的你為香港發光發熱。

2007年11月19日星期一

腦震盪

打工仔最大噩夢之一,是周之無謂隨傳隨到的腦震盪會議。

腦震盪,通常是為了解決老闆的腦便秘。雜牌軍湊在一起,不知上級胡蘆裏賣什麼藥。野心勃勃的,各自表述爭取表現。所謂集思廣益,其實是你有你創,我有我作。大家爭相拋書包套用機構慣用的專有名詞似懂非懂地大發謬論,實則既欠共同語言復欠溝通。

愛理不理的,心暗抱怨上司總是在自己的下午茶或黃昏近下班時間腦便秘,排山倒海的工作未處理,還要平白無端被扯進來陪太子讀書。

大部分發起腦震盪的主事人,其實並不需要一個智囊。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表演平台,發表一些老掉牙的「新意念」,讓那故作聽得如癡如醉的群眾點頭稱是為他壯壯膽,然後一聲令下去馬。執行的,不要問,只要信。

另一些,更窩囊。面對大家無的放矢,可行與否照單全收。可憐負責執行那一群啞子吃黃蓮,東拚西湊都不能把各種奇形怪狀的建議理順配合好。唯有利用永遠不知自己在做什麼的老闆善忘的本性蒙混過關。

嘴巴說要創意的老闆,甚少真的有改變的勇氣。他們需要的,只是同事們勤力點,再勤力點,向固有的方向和目標直跑。「突破思考框框」與大機構的「社教化」骨子裏存在根本矛盾。創意,需要勇氣。因循,卻是大機構的特色,甚至某程度上促成老字號的歷史(至少創辦人大多相信如此)。

傳統和突破,本難並存,卻輕易互相抵消。所謂推陳出新,不過是「冷飯翻炒再上碟」而已。

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

友共情

多少年了,內心視象還是栩栩如生。

那一年,高考結束,柴娃娃到離島宿營。晚上在渡假屋內打邊爐,地方小,人擠在一塊七手八腳地洗菜切菜,肩膊踫肩膊在說笑。忙得一額汗,涼風隨海浪節奏飄進來。

魚旦牛丸芝士腸無一倖免,貪心地一次過倒進鍋裏泡。愈死命盯,水愈不會滾。電視機突然傳來某礦泉水廣告歌。「下雨天總掛念從前,球場上那可愛片段,突然又已一年...」那個年頭,古巨基剛冒起,「友共情」一曲在一班充滿離愁別緒的高考生之間唱得街知巷聞。

忘了廣告何時結束,反正記得長桌一端有人繼續唱起來,一人一句的加入,像骨牌般蔓延開去。歌聲縈繞的斗室、濔漫的蒸氣,替眼前好友的笑臉套上一抹柔光,像電影定格般深深烙在腦中。好一會才回過神來,發現大雜燴早在沸騰,又一窩蜂地忙把食物往嘴裏送。

上星期原班人馬重聚。高考已遠,穿上班的行政套裝,拖下班的疲乏身驅,仍可了無牽掛說說笑笑一個晚上。

末了收到一個寫滿精句的萬年曆作生日禮物。隨意一牽,第一版寫「書到用時方恨少」,簡直是對天天寫文章的我一個及時提醒。

順手遞給身邊的大塊頭,抽出一句「快樂很簡單,就是一串燒賣一串魚旦」,我們看他的身型笑得捧腹。

就這樣繼續一人一句,唱「友共情」那一幕彷彿時光倒流。當年今日,時鐘曳然而止。話到唇邊未開口,感覺正是「舊朋友,心永未遙遠...心內那份暖,還是純真未變。」

2007年11月15日星期四

柏拉圖的三分一

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甚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柏拉圖走入麥田,採一株最愛的麥子。他照辦了,卻空手而回,因為一路上總以為會找到更好的,錯過了許多機會,最後甚麼也沒有。蘇格拉底說:「這就是愛情。」

然後他叫柏拉圖再採一次,這次他拿了一株平平無奇的麥子回來,告訴蘇格拉底,他作出選擇後才見到沿途誘人的選擇多的是,後悔不已。蘇格拉底說:「這就是婚姻。」

原來,故事還有第三部份:柏拉圖再走進麥田,這次他學聰明了,用了三分一路程把麥子分成大、中、小三類,用另外三分一核實分類無誤,再在餘下的路上挑選一株屬於「大類」的麥子。他告訴蘇格拉底:「雖然這株麥子不算最好,但已是我喜歡的類別中一個不錯的選擇,該滿足了。」

香港女多男少,身邊愈來愈多恨嫁一族。遇見新相識的異性,大家火速把對方的背景、職業、身家「分類」一番,條件屬中上的就有發展基礎。交往後,日常習慣生活圈子都沒有衝突的,說不定就此白頭到老。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的擇偶過程是這麼「科學化」。但現實是,拉起警報夠鐘結婚生子,大部份人都很「務實進取」。

這就是愛情了麼?我仍願意相信愛情是電光火石之間找到了一個人,有通往自己心裡的一道門匙。與這個人一起不一定很和氣,但他最了解自己。關鍵是,誰人可像柏拉圖般知道路有多遠?一生只可走一回,長與短都要找那唯一的,永不言悔。

2007年11月14日星期三

推銷自己

愈來愈多人自稱Freelancer。自由是指工作的形式,工種和心態卻可有天壤之別。簡單劃分,一種叫創作人,另一種叫生意人。創作人擅表演,生意人擅推銷,腦電波南轅北轍。

初開始寫作,有個園地舞文弄墨,創作人雀躍不已。生意人朋友比自己更雀躍,邏輯卻完全不同:「知名度就是金錢。有自己的地盤,行走江湖都方便點。」驟耳聽像黑社會口吻:「有自己堂口,出嚟講數都大聲啲。」

更語重心長的,計有:「創作是理想,不可當飯吃。你應該把創作事業當一盤生意看待,以一個地盤去爭取下一個,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人的最大資產是自己,集中火力推銷自己,比推銷文字來得實在。」云云。

自由人啼笑皆非,心想創作空間是追求的目標而非發達的手段。把時間都花在推銷自己身上,哪還有心情創作?

早前有幸與「伙炭藝術工作室」的駐場藝術家暢談。數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空置的工業用地,但隨著新晉藝術家進駐,名聲日盛。負責人卻沒想過乘勝追擊加強宣傳。「假如只顧花心力宣傳,就有違當初進駐時,找個空間靜心創作的原意了。我不想在盲目追求入場人次的數字遊戲中迷失。」

堅持,需要付出代價。樓價日漸復甦,無甚知名度的藝術家又要再另覓居所。大都市的藝術發展軌跡向來如此,紐約、倫敦、北京也不例外。遷移和遊牧本是藝術界的自然生態,令人想到文字創作也沒有永恆的安逸國度,卻總是在紥根與浮游之間鍛鍊出作品中頑強的生命力。

2007年11月13日星期二

虧待感覺

自由人大多身兼數職,工作的緩急先後和喜好優次往往出現矛盾。

例如寫稿是至愛,但跟演戲一樣,要培養情緒。由蘊釀至峻工,名符其實請勿打擾。一下筆,像進了虎度門,在紙上的世界終實地演至劇終。思緒跟隨筆桿疾走,就是天崩地陷仍覺忘我而痛快。

然而個人創作彈性最大,總是無奈讓路給其他集體活動。各式工作從早排到晚,終於可以拾起筆桿,已是星沉月夜。唯有撐着半開的睡眼,啟動微弱的腦電波,整合殘餘思緒勉強成文。

自由人對接踵而來的生活體驗,其實又愛又恨。經歷為創作生色,但事務性的張羅,往往是感覺的最大敵人。東奔西走了一整天,與甲說這向乙交待那,早就連自己姓甚名誰都記不起了。

曾遇見一些創作人永遠一派悠然自得,水浸眼眉也是一副「你急佢唔急」的樣子,羨慕不已。可惜在平均每人不只擁有一部手提電話的年代,一個小時十個來電是家常便飯,兩小時內回電也包保遭投訴。保持閒適心境,談何容易。

靈感如緣份,當下沒好好把握,事後再追回已不是那回事。聽說某創作人最愛飯聚途中突然消失,丟下友人呆等他完成大作。我沒這種絕情,充其量找個角落悄悄記下重點,然後學習在繁囂的生活和創作的超然世界中取平衡。

麥家碧說過,當麥嘜想吃士多啤利蛋糕但因趕截稿而只能吃卷蛋,就覺得對不起麥嘜。這話說到我的心坎裡。創作人,最怕不是沒有題材,而是沒有時間好好經營作品,虧待了自己的感覺.

2007年11月12日星期一

自由人的恩賜

上天公平得很。它沒有為自由創作人提供豐盛物質,卻賦予了欣賞簡單生活的情懷。

大部分自由創作人享受的娛樂,都不怎麼花費。閱讀是首選。數十塊錢一本讀物足以消磨悠閒老半天,與同道中人分享心得東拉西扯。心頭好大方交換傳閱,一窮二白時還可在書店打書釘。對,不少販賣文字的人其實最愛「搭便車」免費享用他人的作品。反而我認識一些不大看書的人,卻買很多書。

自由人的另一特色是享受觀察和胡思亂想的感覺。走在街上,看見阿媽打仔,腦海一連串問題傾瀉而出。究竟阿仔做了些什麼?他平日有什麼活動?家裏有沒有珍藏的玩具?走避媽媽責罵是覺得委屈不堪還是刺激非常?媽媽為什麼對兒子嘮嘮叨叨?天天都是這樣嗎?她有沒有朋友?她有夢想嗎?真正的答案並不重要。快感,在於腦震盪和發現新事物的過程。

有創作的朋友笑言,她的理想工作是在博物館門外當守衛每天觀察人來人往,說不定可寫出許多動人的小說。

自由人喜歡大自然。花開花謝日落日出俯拾皆是,但欣賞的情懷絕非與生俱來。山上的鳥語花香,海邊的潮水漲退,本來就是免費的。由此引發的靈感,卻是無價。一支筆、一具攝影機,可以變出另一片天。

雞先還是蛋先?是自由人有更多時間和空間發掘簡約生活的美麗,還是對這種生活的熱愛令我們不願徒然浪費寶貴青春追求物質生活?若問我,或許真正的快樂,不在乎擁有得多,而是需要得少﹕淡泊,自能明志。

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

完美婚禮

寫了幾天關於婚禮的文章,已婚的朋友笑我:「幻想多多,到頭來還不是裙拉褲甩特色欠奉地完成儀式。大部份少女都愛假設將來的婚禮如何如何,最後不也礙於種種原因逃不過最原始的公式?」

說得好,難得有人還把我稱為「少女」,即管斗膽天馬行空一下。

我常想,兩個人能互相傾慕並斯守終身,除了靠緣份,更因為成長的經歷令自己懂得去愛和被愛。生命裡曾經出現的貴人,或許是父母手足朋友、甚至一些偶然遇上的過客。他們的關懷和培育,令今天的自己值得伴侶深愛一生。

我的最大心願,是在婚禮會場設一個時間廊,擺放著我倆成長過程中的珍貴回憶。一個隊友簽滿名字的藍球、第一次參選學會的宣傳品、大學畢業煞有介事去拍的全家福、參加外展時在山頭野嶺偷運回來的石頭...

每件物件背後都有叫人再三回味的故事。我和伴侶一邊籌備婚禮,一起重溫過去,把當天感覺一一記下,放在展品旁跟來賓分享。言不盡意,希望實物可令來賓感受到自己在我倆生命中某年某刻,扮演過不可或缺的角色。說不定,還會在相關的「展品」附近重遇失散已久的故人。

至於菜餚,就準備大家最懷念的家常便飯。材料簡單,但烹調的耐性和心思最矝貴,令人吃出家的溫暖。名符其實「酒微菜薄」,但窩心的滋味在心頭。

以上所言,純熟幻想。如有雷同,實屬巧合。誠徵各路英雄仗義幫忙化幻想為現實。不過在此之前,得先徵求如意郎君一個。如有發現,務請奔走相告。

2007年11月8日星期四

眾人之事

踏入了不停出席婚禮的年紀,聽過不少因為籌備婚禮而閙分手的故事。

男女甫向家人宣布要結婚,興奮過度的家長,立即如數家珍地列出賓客清單,其中打賭超過一半名字連一對新人也沒有聽過。

到酒家試菜,雙方家長繞着圈子客客氣氣,另加一大堆補充暗示明示菜式還欠這麼那麼一點點。新人要麼看穿眉頭眼額,要麼回家對着比包公還黑的臉,不知葫蘆裡賣甚麼藥。

男女特意選定別具紀念價值的一天作為大喜日子,熱心的姨媽姑姐親朋戚友問過相士查過八字,聲稱另擇吉日有助感情細水長流。

一生人難得當上主角,少不免幻想自己穿上心儀的禮服艷壓全場,誰料由頭飾化妝禮服以至色調配襯,據說都有好、壞意頭之分,僅慎為妙。

更甚者,聞說某人婚前數星期被未來家姑投訴喜帖該用金色膠貼封口而非透明膠紙,差點沒把所有喜帖重新印製再發一次!無風翻起千重浪,兩家關係一度緊張得很。

指點,和指指點點,只一線之隔。四方八面事無大小意見紛紜,而且互相矛盾,可憐小情人為了籌備婚禮早就疲於奔命,還要騰出心力疏導雙方家庭複雜的心理反應,EQ少一點也不成。

男女好不容易商量出萬全之策統一口徑,還要苦思如何把已落實的安排「翻譯」成能夠各自向家長交代的版本。順利「過關」,乍喜還悲。集思廣益七除八扣之後,還剩下多少是男女主角原來的心意?

婚禮,好比政治──不折不扣的「眾人之事」。妥協,才是藝術。

2007年11月7日星期三

陳述心程

香港地婚禮花款雖多,但感覺卻愈來愈千篇一律。一式一樣的的程序,人工化的菜餚,故作驚喜的短片播放(連剪接方式都熟口熟面)。與一對新人的溝通,止於一句恭喜一幀合照。有時難免「飲到悶」。

S的姊姊年前結婚,女方姓陳,男方姓程,結緣於教會。二人把婚禮主題訂為「陳述心程」,取意向親友分享成長的心路歷程,也在神的見證下表白對另一半的「深情」是也。

甫開始,新郎新娘把親自合寫的一段愛的承諾,連同婚禮誓詞一併宣讀。接著場內琴音流瀉,S唱出由姊姊填詞的一曲,對新郎訴說邂逅至今的謝意。

婚禮程序表中附有伴娘伴郎的簡介。好兄弟好姊妹一起成長的片段踴然於紙。據說,這些場刊都是自家製,婚禮前一星期,柴娃娃聚在新娘子家中趕工。一邊綑絲帶,一邊笑語話當年。小時候綣縮在床上談理想談男生的日子,恍如昨天。

來賓提名冊由新娘的哥哥親手設計,還繡上「陳述心程」四個大字。識於微時的合唱團友好,即席表演四重奏。婚宴上的短片,由業餘攝影發燒友杖義操刀,以新聞紀錄片形式剪輯兩人所走過的日子。在場人士一起重新經歷了兩小口的離合起跌. 回看今天有情人終成眷屬,無不深深動容。

沒有噱頭排場,只有簡單動人的分享。相比許多公式化的婚禮,煞是不落俗套。

不得不提,短片末段新人公開答謝勞苦功高的父母,全場掌聲雷動。老人家喜上眉稍,眾目睽睽下大方親吻,牽起全晚的高潮。

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

有心人

特區政府近年德政沒太多,其中之一,非律師證婚服務莫屬。

脫離了地點不便的婚姻註冊處,又不用爭奪年中無幾的吉日和吉時,一對新人突然多了許多想像的空間。海洋公園廸士尼,上山下海空中婚禮,都不是我杯茶,但自有好此道者各適其式。

聽過最別出心裁的婚禮,發生在P身上,教小女子感動不已。

P是某非牟利人權救忙組織的話事人,多年來的義務服務經驗告訴他,要令社會人士真正明白有需要人士的處境和心情,沒有比親身經歷更奏效。

於是,在該團體成立十周年當晚,P邀請了一幫城中富商到集訓營,卸下了身光頸靚的打扮,脫下名貴手錶,捲起衣袖,拿着簡陋的器具和磚頭,建一個瓦遮頭。烈日下,空調欠奉,乾糧難吃,幹活累了,連一張像樣的床都沒有。大伙兒就這樣體驗了平生第一晚「第三世界」的生活。

24小時集訓完畢,大家的感想是──辛苦極了,但很感動!於是,集團老闆帶來旗下員工,員工帶來子女,子女帶來老師和同學...3年內逾一萬人經歷了同樣的體驗,啟發了他們根據自己的專長,開展了多項社區服務。

上月,P結婚了。伴侶,就是多年來在組織裡並肩作戰的同路人。婚禮,就在那集訓營舉行。沒有華衣美食,沒有五光十色的裝璜,就像二人那清澄如水的邂逅。兩顆赤子之心,譜出了一段雋永的愛情。婚禮的選址,仿彿在向來賓宣示,他們對人權救忙工作的承擔,就像跟對方那愛的承諾一樣,一生不變。

2007年11月5日星期一

繁文縟節

一個婚禮給你的印象是什麼?

天未亮便掙扎起,像個木頭公仔般讓化妝師把紅的綠的塗在「不上粉」的臉上,撐惺忪睡眼隱隱看到鏡內那個愈來愈「不似樣」的自己。

整裝未遂,接新娘的大隊湧至,三扒兩撥玩畢連串鬥智鬥力手口並用的遊戲,車輪戰地奉茶,剛巧趕及在出門的佳時把「鴨仔團」趕上花車。由女家到男家再到女家回門然後趕到宴會的會場,搞不好真是名副其實的半天港島一日遊。

好戲未完場,到了會場一對新人繼續扮演紙板模特兒,撐僵硬的四萬笑容握手拍照,甚至為配偶及親友作首次介紹。中場混戰空肚子乾下十杯八杯,好不容易捱至打烊送客。因為時間關係早已訂了明早八時起飛的機票,真真懷疑誰還有氣力翌晨起去度蜜月。

朋友L數月前結婚,男、女兩家老長輩多,不宜舟車勞頓,索性把宴客酒店所送的套房當作女家。早上十一時左右,旅遊車才施施然接大伙兒到酒店,見證女兒喜喜洋洋的「出門」──到樓下的宴會廳。醒目的兄弟姊妹早已打點一切,埋位向男家奉茶。返回酒店房間「回門」過後,賓客已在會場聚集好,如貫拍照。

儀式準時於下午一時在律師的見證下進行。三時正曲終人散,老人家懷安慰和滿足的微笑回家午睡。室外一遍陽光燦爛,小倆口還可恩愛地手拉手到公園作最後衝刺,留下倩影。

繁文縟節看似指定動作,但若換個角度化繁為簡,何嘗不是個輕巧而莊重,溫馨而沒有壓力的婚禮?何苦拘泥於形式。

2007年11月2日星期五

別讓熱情老去

重複,會令人麻木。當我還是一名打工一族,每天準時趕在遲到死線前回辦公室,開了電腦連水也未喝一口便急着回覆連串未讀郵件。「In-tray」有堆積如山的文件,小眉批大修改,放回「Out-tray」,眼不見為乾淨。勤快而欠生氣的機械人,每天等候老闆命令,唯一目標是盡快下班。

許久許久沒有靜下來好好想過工作的意義,直至當上了自由人。每天都是新開始,充滿着未可知的機會。在篩選的過程中,每個決定都使自己重新反思要走一條怎樣的路,要一個怎樣的人生。

機會未到,學懂以平常心靜候,不為了危機感而不理好醜,但求糊口。守得雲開,份外珍惜。 而且由於是推掉了好幾項工作去接下的,機會成本愈高,「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愈強。

自由人最渴望得到的,是工作滿足感,值得我們放棄穩定的生活去爭取。嚴格來說,客戶不是老闆,而是合作伙伴。積極的互動取代消極的唯命是從。結果,莫論成敗兩肩挑。大業一成各自紛飛,江湖再見尚可舉杯話當年。

我們迷信理想,份外比「做又三十六,不做也三十六」的同行賣力。一條新的血路,經過試煉,靠着毅力一步步走出來。走筆至此,憶起從前每天張開眼睛不其然問自己何時退休。今日天天期待著新機遇,恍如隔世。

近日重遇打工皇帝L,他說以前看不起自由人,總覺是不務正業的藉口。「不過,我開始有點羨慕你了。你說起自己的工作時,眼睛不其然發亮。而我,正是豈有豪情似舊時。」

2007年11月1日星期四

莫欺少年窮

香港地,先敬羅衣後敬人,迷信銜頭勝拜神。自由人,最怕遇上習慣一看名片二看公司三看派頭的生意人。

「我最高興遇到有熱誠、不計較、不為錢而工作的有為年輕人,真是難得。」且慢別高興過了頭,在對方那笑得過分燦爛的臉上,掩飾不了清晰的潛台詞:「反正你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收順些吧﹗」

自由人微笑不語,心想貴公司每年花在宣傳廣告請明星作代言人上的開支達千萬,回頭竟然跟自己錙銖計較。動輒十萬火急通宵交貨,尾數遲遲不見蹤影,這個玩笑,也開得太大了吧。

更甚者,最叻靠嚇。「我們雖然資源有限,但正所謂密食當三番,自由人生活艱苦咱們最明白,多個錢傍身總是好,聊勝於閒沒事幹。現在生活還可以,老來可沒那麼輕鬆……」下刪一萬字,口像煞保險經紀。把自由人貶為失業漢,無非為了促成「抵得諗捱義氣」的廉價交易。

對付此等美麗誤會,堅定意志是唯一武器。明碼實價,唔買就罷。一千幾百(對,通常都是此等小數目)也討價還價,還不如爽快一試來得實在。質素不好,閣下永不錄用就是。

有理想不是被壓價的藉口。與志同道合者為理想打拚,各路英雄分毫不收兩插刃樂見其成。報酬,的確不是考慮的重點。義氣,不是「捱」出來的,是肝膽相照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與市場上趁你病攞你命、明欣賞實壓榨、報酬低處未算低的風氣是兩碼子的事。藐視式的工作施捨,多多錢也不做,何一角幾毫。